1. 主席,過去兩個月的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令我們立法會在有一點上面團結一致,可說是得到最廣泛共識的,這就是政府缺乏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和策略。所以,廖長江議員今天的議案,可謂十分合時。廖議員的原議案措詞中,有幾點是非常重要的。作為背景,他提到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
2. 的確,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已經從過去在改革開放後,以人力密集和低生產成本的製造和代工模式,轉向創新科技和服務行業,爭取所謂自主創新和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和利用自己的本土市場爭取更有利的競爭形勢。不過,這個轉變仍然有其受限制的地方,特別是內地法制、資訊自由等方面,結果依然是禁區處處。
3. 而在國際方面,歐美經濟持續未能走出財政危機,經濟增長低,為了發展和尋找新機會,自然被吸引到龐大的中國市場。但中國的經營環境仍然是不透明,危機處處。這些正正是香港的機遇。
4. 原議案要求政府「把握機遇」,一啲都無錯。我們香港的財政資源豐厚,但政府的理財哲學過於保守,錯誤地將「量入為出」解讀為「有入無出」,這是大錯特錯的,所以,我非常認同葉建源議員修正案裡指出「重整公共財政,妥善運用預算盈餘增加經常開支」的要求,這不只會有助舒緩社會矛盾,更是為我們未來和下一代的必要投資。
5. 聖經裡耶穌講的寓言,有一個把銀子埋藏在地,等主人回來就原銀奉還的僕人,主人話,這是個「又惡又懶的僕人」。對,又惡又懶,而不是按基本法量入為出呀。
6. 所以,我的修正案提出利用的香港優勢,包括我們的資訊自由、知識產權保障、法治,其實,也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特別重提,是希望提醒和強調,我們必須堅守、捍衛這些核心價值和核心優勢。至於我提出支援創新及資訊科技的策略和措施,是因為顯然在今天的全球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火車頭,也是最適合香港發展的,正正是創新及資訊科技產業。而我提出的三點措施,包括第一,科研、第二,確立數據中心、雲端運算及無線應用樞紐的地位,和第三,優化投資創業的環境。
7. 主席,首先,在科研方面,多年來業界都希望政府增加投放在研究開發的資源,因為香港的研發只佔我們生產總值的不足百分之一,而其他先進國家或城市投資在研發的水平,甚至中國本身,都比香港的百分比高兩至三倍,甚至更多。梁振英沒有落實他的選舉承諾,增加政府投資於本地研發的部分,也沒有正面回應業界對研發開支扣稅優惠的要求。
8. 雖然香港的大學研究水平在學術上公認是世界級,如何把研究成果轉為有商業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一直都是香港面對的問題,最近我和不少大學學者、研究人員和工業家都傾過,有趣的是,他們的共識是,政府在財政預算案宣佈以三年最多一千二百萬資助各大學的技術轉移部門,是沒有用,沒有對症下藥。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這次正是一個這樣用錢法是解決不了的,因為問題是我們香港的研究能力和我們的工業界跟本不能接軌。
9. 雖然政府支援不足,但我們的大學和研發機構無放棄,最近,我知道有本地大學同全世界最頂尖的研究大學合作組成聯盟,吸引外國和內地企業來香港合作進行應用研究,甚至成立這些外國大型科技企業的香港研究中心,利用我們大學和研究人員的優勢,希望為香港創造更多高質素的科技研究工作職位。從此可見,香港的科技能力,是禾稈冚珍珠的,只是很多本地人唔知,政府唔理!
10. 除此之外,我想大家諗吓,近年有什麼行業,即使沒有政府政策特殊支援,都會有國際及內地龍頭企業,大規模地來香港作數以百億計的長遠投資?不是地產,不是名牌,是數據中心。點解他們會這樣做?都是因為剛才講過的香港核心優勢,特別是我們的資訊自由。而這些企業來香港建立數據中心,他們面對最大的問題,始終是穩定的土地、能源和人才的供應。如果我們仍然不改善對他們的配套支援,我們就是「只食老本」,遲早被對手追過!
11. 昨天,我和幾位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的成員,去了參觀數碼港,雖然我經常都去數碼港,但今次都見到不少創業的年輕人,和甚至應用雲端運算作動畫製作的中學生,他們的創意都令我們印象深刻,並且我們都聽到不少意見,指香港的年輕人的創意,在亞洲區內是突出的,原因是比其他鄰近國家和城市的年輕人和創業者,更肯突破規限,更能融入本土特色。
12. 不過,好多創業者面對的難題,是如何從踏出第一步發展到下一個階段,而香港的投資基金雖然不缺錢,但總是少有投資本地創新科技產業,這又是另外一個深層次問題,我和不少投資界的朋友討論過,其實不少都對本地的創業者有承擔、有興趣,只欠一些政府政策的支持,例如推動大機構退休基金投放資金於創投基金、擴大資本投資者移民計劃的獲許投資資產類別至包括投資香港的創投基金等等。
13. 另外我亦想一提,2005年停止運作的應用研究基金,我們到現在仍然每年收到剩下來的投資的報告,曾經有傳媒向我查詢,問應否出售剩餘項目,我們反問,創業者和創投基金業者都說希望政府重新注資類似以前應用研究基金的直接投資方案,嗱,現在政府和經濟發展委員會都說應考慮增加直接投資,我好希望如果落實的話,不要只投資大型甚至香港以外的項目,反而要重點支持本地創意、創新、創業!
14. 所以,我希望得到議員同事們的支持,通過我的修正案。以下,我會對其他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作出回應。基本上,我是會支持其他議員的修訂。
15. 單仲偕議員的修訂中,包括要求爭發免費電視牌照。我們為創意文化和創新科技產業創造好的發展環境,開放市場是最好的方法。我們香港的經濟體系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開放。我們的稅制開放,令我們可以成為貿易和出入口的中心,講近些可以看我們的電訊業,全面開放後為我們的互聯網、國際通訊、數據中心等各方面創造出最有利環境,通常我們看到的是市場競爭令消費者受惠,但其實對市場和經濟的利益長遠對香港的利益更大。
16. 不過,奇怪的是,在免費電視發牌一事上,即使市民想睇,我們網絡和文化創意亦有優勢,但政府仍然一拖再拖,簡直是自廢武功,令人廢解。我希望政府可以在本月內正式發牌,協助香港經濟轉型和多元發展。
17. 梁繼昌議員提出促進經濟多元化,我當然贊成,就算是張華峰議員加入各產業內部多元化,我都覺得沒有問題。不過,我不太明白點解有些議員覺得必須要刪除原議案中提及內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不過我覺得這也不影響原議案和各修正案的最重要部分,即是提出政策和措施的部分。
18. 吳亮星議員在他的修正案要求「改善人力資本及加大科技研究的投入」,可以引證我之前說過,增加科研和支持創新科技產業,不只是自己業界支持,金融和投資界的朋友亦已經有同感,看到經濟多元化的急切性。
19. 鄧家彪議員指出要檢視現時很多行業的發展潛力,訂立人才發展階梯,我非常贊成,其實除了鄧議員提及的行業外,很多屬於科技、工程甚至資訊科技的行業,都面對嚴重的人力資源不足或錯配的問題,政府必須正視,進行檢討及適當規劃。
20. 主席,我謹此陳辭。